無論是綠色建筑,抑或健康建筑,都強調因地制宜的貫徹方針。
健康建筑以人作為關注對象,追求保障并提升在建筑內工作和使用人員的各種福祉,保障健康建筑的要素一般包括 7 個方面,即空氣、水、食品、人文、健身、服務、舒適。在楊建榮看來,健康建筑可以算是綠色建筑某種意義上的延伸,但是兩者在出發點、考察對象、關注重點等多方面仍存在著較大差別,有較多交叉, 但一定時期內還將會繼續保持并進前行狀態。
具體來說,綠色建筑是將建筑作為一個對象, 關注的是一個建筑從建設伊始到運轉的全過程中對社會的索取與影響,目前多以“四節一環?!崩砟顬橹笇Х结?,即節水、節材、節能、節地、保護環境。楊建榮解釋道,“雖然綠色建筑也會考慮到使用者是否便利, 但是其出發點還是以環境性能、環保性能為主, 強調的是對社會的效益。而健康建筑始終將關注重點放在人的身上, 強調對人身體、心理各方面的福祉。從設計、建造到運行,考量重點都是對人的健康影響, 相關因素包括室內外空氣、供應的水和食品等。這個人即指建筑中本身所需要的運轉人員,也指來往建筑的辦公人員及流動人員。以往在綠色建筑中較少考慮這些, 相對而言, 對人的健康性是健康建筑的顯性因素?!?/p>
無論是綠色建筑, 抑或健康建筑,都強調因地制宜的貫徹方針。以南北方建筑中的供暖與水質處理為例, 在健康建筑中,水及冷暖舒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南方, 雖說我國目前對供暖系統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但室外溫度與北方還是有較大差別, 因此在對冷暖處理上要注重地理位置的差別。就水質而言,南方水的硬度要小于北方, 由此兩方對水質處理也不一樣。楊建榮說,“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始終是建筑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一點。充分調查并研究建筑的地理位置、所處環境、社會人文等各種要素, 從點點滴滴中提升建筑的舒適性是健康建筑的一個追求方向?!?/p>